|
书中记载出米岩寺始建于唐代,在当地村庄只是称呼“出米”两个字。关于出米岩的来历源由于一个传说,相传这个洞古时会自动流出白米,山寺里的僧人全靠这个洞赐米度日,僧多出米多,僧少出米少。一天,云游僧侣多人来到这里,负责取米的小僧恼怒石洞出米缓慢,便凿洞求速,不料石洞从此失去灵通,不再出米。这便是“出米岩”的由来。在石洞旁边的岩壁上,有楷书碑文题刻,可惜大部分字迹已磨损几平,唯有篇未“大明万历甲午年”等字尚依稀可辨。
我是从《仙游古今》《榜头镇志》这两本书上看到在榜头的新郑有这个景点的,本人对于仙游本地的山寨版景点特感兴趣,乐此不疲,再加上书中描写的那么好,当然是想去一探究竟。那天没有什么事,就和朋友小林两个人结伴而去了,我这位朋友他不是为了看景点,而是喜欢爬山,虽然嗅味不相同,但可以算是同路了反正都是往山上跑的。当然他也是喜欢爬没有爬过的山,那样才有新鲜味。
要去新郑村得经过榜头新开的往何岭方向那条公路,走大约一两公里处往右拐路口有新郑村的招牌,然后顺着进村水泥路笔直得往前走,大约要走两三公里就到了出米岩的山下了。
刚到山下就看到了山上疑似有瀑布,这让我很兴奋,看来这次没有白来。
进山才一会看到旁边立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万亩旱片改造工程”是福建省计委批准建设的,时间是1998年3月,这说明这里以前是一片旱地农民没有什么收成,省里面的领导很重视群众的生活,投资建造这个工程的。现在的当地农家应该是乐亨其成,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再走几步看到一个指路牌一条路是往左拐有一个尼姑庵,一条路是上山往出米方向的,看看天色还早,就去就近的尼姑庵看看,这个尼姑庵也是有千年历史,原名三石庵,因建在三块大石头的前面而得名,进到庵里看到一个石头做成的观音像,观音刚好是放在了大石头被凿的那部份空间里,没有涂漆,看起来更天然,更端庄。庵的后面就是那几块大石头,这几块大石头和房子一样大,顺便在那上面拍照留念。
顺着石头旁边的小路进去是一条小山涧,我以为这样进去就是去瀑布的路了很高兴。没想到刚走几步就没有路了,可是明明瀑布就是在这上面的,还听到比较大的水流声,我不死心看看前面的石头好像可以攀上去就和小林两人齐心协力努力爬上去。上去后眼前是一个小瀑布,当然不是山下看到的那个,接下来还是没有路,但我们还是想办法上去虽然有点累。到了第二个瀑布听到旁边有车进山,然后就看到了一条水泥路,我们两人大路不走偏走小路,真的好奇怪现在想想。在山下看到的那个瀑布找到了,虽然没有我想像中的壮美,但是也算是个瀑布吧,瀑布下面是一个水潭,有几个年轻人在水潭里面游泳,我真想跳下去畅游一番,不过想想没有带游泳的装备那就算了,继续往上走吧。
前面有一个小亭在这里面可以看到远处的塔山望夫塔,还可以看到榜头街,美景不能放过拍两张留念,再往上走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了出米岩寺,虽然这个寺没有我想像中的壮观,但是周围的环境还是让和我一起到此地的小林赞不绝口,直称不虚此行,当然我也很开心,因为我又找到了一个山寨版景点了。
在出米岩的附近还有一个寺,寺下边有一个瀑布,目测很长,主要是没有路下去,所以不能完整的去欣赏这个瀑布,看看天色有点晚就下山了。
仙游有很多的像出米这样的山寨版景点,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下一步我的目标是游洋的龙穿城,这个景点早有耳闻,听说很不错,找个机会去揭开这个神秘景点的面纱。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