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小鱼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查看: 3620|回复: 5

仙游古代的教育与科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3 2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游依山临海,钟灵毓秀。教育源远流长,学事早起,人文早发,素与莆田并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
  远在战国时期,仙游已受吴、越文化的熏陶。秦汉以后,伴随着中原士庶的南迁入境,学校教育渐而萌发。南北朝陈年间(557-589),河南荥阳籍郑露偕其弟郑庄、郑淑兄弟,自永泰入莆,据南山之胜,筑庐讲学。后郑庄迁福兴里浔阳(今象溪菜溪村),郑淑迁孝仁里巩桥(今赖店圣泉村),设馆建堂,倡学教贤,开风教化民之先,创衣冠文物之始,为仙游教育之先声。从此私学,官学俱兴,崇儒重教成风,英才贤士辈出。
教育崛起 县学渐发
  唐贞观三年(629),朝廷诏令各道所辖州、县治立孔庙而置官学。于是官学初兴,实行庙、儒合一,礼、学并举。仙游早年县学建于县署西邻,即功建里先圣庙(今县实验幼儿园南侧),亦是仙游县学之始,为仙游古代最高学府。尔后,书院(书堂)纷立,讲学成风,陈鄙自河南固始入仙,在县东折桂里(今榜头镇光埔村),建白岩院,著述讲学。
  唐代宗大历(766-779)初,重修泮宫,置祭乐器,设佾生。唐僖宗大德三年(890),昭宗五年(908),阳乐里(今榜头镇)陈氏族党两度倡修县学泮宫。五代后唐同光至长兴(923-933)年间,主簿贾郁迁县令,治贪戒贿,整顿县政;更新泮宫,振兴斯文(五代末,泮宫渐圯)。
  晚唐,诗人郑良士(郑淑后代)向昭宗皇帝献诗500首,授国子四门学博士,致仕后,于县南15里白岩建白石院,著述授徒。还有东山书院(今度尾)、文昌书院(今麦斜岩)为闽省较早的书院,时学事日盛,人才迭出,自金鲤起举登进士第13人。几占全国单科中式进士139名的十分之一;另有以荐辟出仕(七品以上)的从进士3名。其中清源中里人金鲤首登进士第,官至司徒,封吴国公;福兴里郑庄之子郑积继进士,历官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右散骑常侍;清源西里人詹万钟、白金、史宾同年同科登第,分别居官剑南副使,司空封楚国公,荆州道御史;郑积之子郑方迕、孙郑朗、曾孙郑璩,三代连科第进士,先后授殿中丞兼上骑都尉,殿中侍御史、侍讲光禄勋(上述8人为初唐时闽州首批进士)。
  五代虽干戈时起,而设科取士,仍守前制。时仙游也有郑淑之裔,晚唐诗人郑良士之子郑元弼、郑元振兄弟进士。
  宋代,仙游教育鼎盛,时名人学者多从事教学活动。学者茅知至先隐于县西夏顿,后执教双林院,以六红孔孟之道启迪后进,得漕运使庞籍推荐,宋帝授其国子学助教之职。退隐后建双林书院,边读书著作,边讲学授徒。学者陈襄构金石山书堂讲学20多年,学生上千人。名臣傅楫出其门下。学者林蒙亨,精通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莆田、泉州等地士子从学者多。名儒林迪在枫江书堂讲学,蔡京、蔡卞两兄弟师承其学。理学家朱熹游学来仙,先后在塔斗山枫江书堂、金石山书堂和东山书院讲学,并书“敬义堂”匾额赠给会心书院。
科第蝉联 簪缨鼎盛
  宋时,仙游科第蝉联、簪缨鼎盛,甲于他邑,道儒名士踵出,魁彦胜流不胜书,其间兄弟同年同科登第者4家,父子两代联第者14家。犹有陈骥领起子、孙三代3人,蔡准(蔡京)领起四代6人,许稹领起六代9人联第者,以及陈次升领起一门5人,叶宾与余象各领起一门7人,许程领起一门12人,蔡襄领起一门25人,傅楫领起一门28人联第进士者。
  自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郑淑之后,郑良士之子郑元龟首第进士,至景炎元年(1276)傅翘叔、傅腾辉并举进士。前后299年间,仙游共有各科进士612名,以荐辞命官(七品以上)而从进士的12名,从事补官(七品以上)而从进士出身的2名。其中乡试、会试,殿中居榜首乃至夺魁者不乏其例。北宋时,清源西里马鞍山前(今游洋镇境内)人薛奕、善化里古大(今大济镇古濑村)人叶岂页分别为武科状元;南宋时,清源东里陈山头(今属永泰县)人肖国梁、浔阳里漈坑(今石苍乡沂川村)人郑侨,清源中里瑞云下(今属永泰县)人黄定为乾道间连科状元。两宋时,犹有蔡佃为榜眼(《仙溪志》称:“本为第一人,以鲁公京当轴,降为第二人”),陈睦为探花,陈起宗、王迈与丘渔分别为殿试第四人与第五人,陈说之为殿试第六人(史称:本为第一人,以当朝中书门下平章知封英国公夏悚与其父陈绛有隙,奏降为第(六人)。陈从龙为诸科武举推恩第一人;丘山为特奏名第三名。郑厚、傅登炳均为会试擢上魁后,南省第一人:方淑霞为南省第二人、第进士后又以宋时兴化军唯一登宏词科而升阶擢用者;傅共、叶大有均为乡试解元联捷进士。此外,薛元鼎以太学舍试第一而登第、郑廷芳、方亚夫分别以会试九经占魁与试赋第一而登第。
  元代,仙游有进士6名,其中仁德里阜安市(今龙华镇)人林济孙与连江里枫亭市(今枫亭镇)人林亨连科夺魁居状元、为福建行省数百年中所罕见。
  明清时,可考的进士68名,其中李乔为武榜眼,李多见、陈迁分别为文科殿试第五人,第六人。另有荐辞出仕的从进士35名。同期有举人302名,其中明天启七年(162)戴震雷、李灿英一举双魁,为文武解元;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黄梦熊为武解元、康熙五十年(1711)与雍正元年(1723)许斗与何云池先后为文武解元,乾隆廿八年(1763)张兆鳌为解元联捷进士。同时另有贡生276名,其中明代贡生曾伦贡诸礼部奏而殿试为第一人。
□吴春永
来源:湄洲日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3 23: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辈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0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0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知识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路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24 0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ah609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2 2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仙游小鱼网 ( 闽ICP备09046577号-4 )

闽公网安备 35032202000102号

GMT+8, 2025-4-2 07:49

Copyright © 2001-2022, xyfish.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