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小鱼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查看: 2794|回复: 5

唐宋仙游诗词的风骨(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1 0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engjianxing 于 2012-2-11 09:53 编辑

   128753280005668004.jpg

唐宋仙游诗词的风骨
       说起唐诗宋词,相信仙游人并不陌生,但提及唐宋仙游诗词,能如数家珍的,恐怕不多。因为仙游籍的诗家词人比较平凡,即使是妇孺皆知的蔡襄蔡京,也是以荔谱书法名世,好的诗词确实不可多得,遑论其他写手了。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他们的存在,须知他们也曾不懈努力过,并在唐诗宋词中取得一席之地,闪耀着仙游人的光彩。如晚唐诗人郑良士,宋代蔡襄、蔡伸、王迈等,可谓唐宋仙游诗词的骨干力量。我想通过解读这些人的诗词风骨,大致可以勾勒出仙游人的精神面貌了。
        仙游置县于盛唐,其中擅长写诗的,首推赖店郑良士。据史书记载,郑良士累举不第。昭宗时,自表献诗五百余篇,敕授补阙,官阶八品。通过努力,后来竟升至州剌史(四品),算得上能干之士。他的《白岩集》被《新唐书•艺文志》收录,另有三首诗被《全唐诗》收录。其中《游九鲤湖》较为著名,原诗是: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乖郑圃风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郑良士悠然度世,放情山水的情怀。再联系到晚唐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的情况,自然会使郑良士的诗风一以贯之。有心人可以去翻阅一下郑良士的诗,基本上是寄情山水,歌颂河山之作,这似乎有悖于郑良士汲汲于富贵的行为,但它真实地反应出郑良士的情操,人生何必不悠然。
         随后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不安,怎奈宋太祖矫枉过正,为了规避藩镇割据的悲剧,一味重文轻武,结果弱宋格局由此奠定。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生活的镜子。既然两宋格局有别于李唐,文艺风气自然改观。虽然宋朝也有诗,但“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引自《诗词散论•宋诗》)这从蔡襄与郑良士同题诗作的对比中,就可见一斑了。蔡襄是这样写《游九鲤湖》的,原文如下:
        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
同样是游九鲤,郑良士重情辞与蔡襄尚气骨,这就是时代背景的杰作了。历史上,有许多后人伪托之作,不乏精美,但难免流露出所处时代的气息,无不被高人一眼洞穿。事实上,在诗作方面,宋诗很难望唐诗之项背,至于明清诗作更是等而下之。王国维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十分有见地的。
         其实蔡襄最著名的诗,不是《游九鲤湖》,而是《四贤一不肖诗》,总共五首。该组诗一出,在当时影响很大。《仁宗政要录》里记载:“其诗播于都下,士人争传写之,鬻书者市之,颇获厚利。契丹使至,密市以还。后张中庸使北,幽州馆舍中,有写襄所作诗并欧阳修书于壁者。”(转引自《蔡襄集》附录)无须讳言,本诗是以其气骨取胜,而不在于情辞。当时蔡襄还很年青,官阶不高,但刚正无私,直率谠言,比较难得,这也是仙游年青人固有的品性。像后来的蔡京,以老迈之躯,四度拜相,终获六贼之首的恶名,大抵是官场浸淫太久,即少本色。要知道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后,很快被贬。有道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蔡京安肯重蹈覆辙?
         由于蔡襄的诗歌多数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清遒粹美的风格特征,他开启了闽中宋调,以致宋代仙游的词风多步其后尘。这从蔡伸和王迈身上,就可以窥出端倪了。勿庸置疑,蔡伸是蔡襄之孙,家学渊源,难免受其影响。蔡伸号友古居士,官至左中大夫,著有《友古居士词》,存有175首,被《全宋词》收录。有研究称:其词铺叙详赡,语言精炼。词风早似柳永,后似苏轼。北宋破国后,词风悲凉凄切深沉。且看他的《柳梢青》: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这首小令是蔡伸抒发惜花伤春之情,暗藏身世抑郁之叹,但在结尾又说是自己“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欲说还休姿态,跃然纸上。综观两宋时期的仙游,北宋还是比较欢快的,南宋之后,国步维艰,何况仙游呢。
        正因为南宋国步维艰,才使得仙游年青人更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于是有了南宋“敕赐狂生”——王迈。王迈,字实之,号癯轩居士,能诗属文,诗风泼辣尖锐,所作的《癯轩集》27卷本被《四库全书》收录。他的《飞云楼》比较出名,原诗是:
          亭前一望水东流,更有雄楼在上头。燕子飞来春漠漠,鸱夷仙去水悠悠。
          神交故国三千里,目断中原四百州。日暮片云栖古树,昔人留与后人愁。

本诗怀古伤今的情绪令人唏嘘不已。怎奈南宋诸君皆是器小之辈,难与兴业。因此,王迈便纵有一腔热血,也无可奈何,顶多就保持本色,这便有了“狂生”之名。请看他的《沁园春》:
        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便前头更有,合当做底,何妨且恁,猛省归来。甲第新成,开尊行乐,脆管繁弦十二钗。回头笑,这狂生无用,削尽官阶。
        狂生真个狂哉。泼性气年来全未灰。有龙鳞凤翼,不能攀附,牛衣渔具,早已安排。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官休做,莫狂无处著,送去琼崖。
          事实上,一两首诗词并不能囊括一个人的写作风格,而三四个人的杰作也代表不了仙游人的精神风貌,但唐宋已经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窥探唐宋时期的仙游人了。从上面所列举的几个人物的诗词来看,仙游年青人还是比较梗直有冲劲,但社会现实是残酷的,仙游人一旦深有体会之后,就会圆融而染山林逸气,这便是仙游人智力玲珑的深层原因。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的,像王迈一生轻狂,始终保持本色;而蔡京迷失了自我,败坏自己的名声,还累及仙游人的清誉。幸好蔡京还能悔悟,难怪仙游人最终还是包容了他。试看蔡京的绝命词——《西江月》: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鉴古知今,通权达变,但愿当代仙游人能够从唐宋仙游诸贤的(蔡京是反面教材)诗词风格中,读出长短,从而扬长避短,使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2-11 1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仙游人很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1 12: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自古就是文献名邦之地

点评

虎哥,可以把之地去掉  发表于 2012-2-11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17: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交故国三千里,目断中原四百州。
王迈的这一首太豪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2: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仙游小鱼网 ( 闽ICP备09046577号-4 )

闽公网安备 35032202000102号

GMT+8, 2025-4-2 07:49

Copyright © 2001-2022, xyfish.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